環保設備部分成爛尾 鋼企無奈環保賬作弊 |
點擊次數:8250 發布時間:2013-7-16 10:05:45 作者:華夏時報 |
導讀:過去十年,中國鋼鐵業狂飆突進,產量增加3倍多。如今,世界經濟大有持續下行態勢,曾經過度擴張的鋼鐵行業卻再遭環保風暴,霧霾之下,首當其沖的,是“環首都污染圈”的河北,它容納了全國鋼鐵產能的1/4。 新一輪關停并轉的沖擊波,已經沖向了前期環保投入薄弱的中小鋼廠,大企業也將難以幸免,而在一批頂不住壓力的鋼廠“死在沙灘上”后,大型國企又將成為獲益者,鋼企防治污染的世紀難題正待破解。 錢花到哪去了 6月29日,環保部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司司長劉炳江在公開會議上向鋼企宣戰,稱環保部將對9.7億噸鋼鐵企業一家家進行環保核查,特別對限制和拆除污染防治措施、關閉或者讓污染防治措施不正常運行的行為從重處罰。 “我們認為國家環保部組織對鋼企一家家查是必要的。”寶鋼公共關系部相關人員說。而唐鋼也有類似表示。 中投顧問環保行業研究員侯宇軒說,我國“十一五”期間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噸鋼環保投資僅為25.21元,同時,每生產一噸鋼還有130元—150元環保設施運行成本,也就是說,一家像樣的鋼廠每生產一噸鋼為治污花的所有錢約為155-175元。而這與國際先進水平差了一倍多。 “很多中小鋼廠花不了這個數。”河北某民營鋼鐵廠老板張強說。 相關機構提供的6月21日至6月29日華東地區鋼企生產成本數據顯示,300萬-500萬噸鋼廠的成本為3948.6元/噸;500萬-1000萬噸鋼廠的成本為4049.3元/噸;1000萬噸以上的鋼企生產成本則為4150元/噸。鋼企生產規模越大成本越高,這似乎違背了業內“規模效應”常理。 另據從相關機構提供的生產成本中的各項數據得知,鐵礦石、焦炭等主要成本都非常接近,主要區別在于其他費用。張強說,這個其他費用主要包括:管理費用、環保投入、稅收等。而成本的差距將直接與效益掛鉤,環保成為了鋼企眼中賺錢的“絆腳石”。 讓人關注的是,削減企業業績的另一因素就是管理費用,然而從鋼企去年年報發現,有一項花費頗為巨大,那就是被列為管理費用中(有的列入銷售費用中)的業務招待費。河北鋼鐵集團去年這一項支出就約有4065萬元,2011年也幾乎與此持平,約3973萬元,而攀鋼釩鈦[1.24%資金研報]公司也超千萬元,該公司2011年這一項高達5440萬元。 而值得探究的是,寶鋼、武鋼、*ST鞍鋼等諸多大型鋼企卻并未在年報中顯示這一項的開支。 恐怕河北鋼鐵和攀鋼釩鈦的業務招待費只是冰山一角。“在鋼鐵企業的字典里,業務招待費的投入有大產出,必不可少,而環保投入則是有投入幾乎沒產出。”張強如是說,“換言之,企業寧愿把錢用來吃喝也不進行環保投入。” 環保設備部分成爛尾 然而現在很多企業面臨的問題是,有了設備不開的作弊現象,這一現象背后是強大利益驅動。 據中投顧問提供數據得知,“十一五”期間重點鋼企噸鋼的環保設備運行花費是環保投資的5到6倍。“如今這兩項數據應該都有了小幅上漲。”分析師告訴本報記者。 作為去年鋼企賺錢大戶,寶鋼去年鋼坯產量為2356.6萬噸,噸鋼環保投資34.44元,則其年環保投資大概為8.1億元。而環保設施運行成本高達40.5億-48.6億元,將近去年寶鋼103億元凈利潤的一半。恐怕實際投入還要高一些。 張強也倒出心中苦水,“環保設備上得起卻運行不起,這些設備都是大型電機設備,耗能非常大,比如以1000立方米高爐為例,單除塵設備的電機耗能就約3000千瓦,光電費就是非常大一項開支。”以工業用電每度按0.5元算,1000立方米高爐除塵設備工作一天成本約3.6萬元。 不僅如此,張強還透露,1臺360平方米燒結機脫硫設施每天的運行費用約為8萬元-10萬元。另外廢水、廢渣處理設備運行費用也很高昂。 唐鋼宣傳處負責人孫學軍說,2009年以來唐鋼環保投入了32億元,每年投入平均8億元。 另一方面,張強表示,除了廢水和廢渣有回收效益外,煙塵和二氧化硫回收的經濟效益微乎其微。 為鋼廠提供環保設備的某公司業務經理王偉(化名)也表示,環保投入是一個純花錢的項目,這導致企業對此非常消極怠慢。 “很長時間來,我的業務并不好做,大企業基本上環保設備都上全了,而中小鋼廠在這方面的‘錢袋子’捂得很緊。”王偉嘆道。 中冶建筑研究院工程師張大厚表示,環保行業產品以次充好、資質造假比比皆是,很多電力、鋼鐵業脫硫設備建設常出現“爛尾工程”,甚至于有一個月出現問題一年不到就拆除掉的案例,企業損失5000多萬元。 張強對此深有體會,他的鋼廠很早就上了脫硫設備,為此還獲得了國家新工藝新設備的財政補貼,然而該設備最終淪為一個擺設,因為其間產物硫酸等對管道的腐蝕非常嚴重,管道根本就用不住。 如今張強雖然找了知名環保設備公司安裝新的脫硫設備,但試用幾個月,減排比率始終不達標。可上千萬的投資已經砸進去了,“收不回來了”。 觸碰“底線”成本低 今年3月,環保部華北督察重點對河北的鋼鐵全面調查發現,該省60%的運行企業存在環保問題,70%除塵設施運行不正常,八成企業生產廢水違規排放。 更讓劉炳江惱火的是,全國有2/3的鋼鐵燒結機沒上脫硫設備,已上的脫硫平均綜合效率值為38.6%,遠沒達到設計值和國家減排要求。 “脫硫和廢水處理作弊很普遍,”東北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姜教授說,“鋼鐵產業鏈包括采選、燒結、煉鐵、煉鋼、軋鋼等環節,每個環節都得安裝除塵器,另外還要脫硫、污水和廢渣處理幾大塊。” 侯宇軒分析,鋼企產能過剩,利潤空間被上游原材料賣家擠壓縮小,在環保污染等政策出臺之前違法成本較低,鋼企存在僥幸心理,在生產中的環保環節常常偷工減料,以降低成本追求利潤最大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六十條對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設配套脫硫裝置或者未采取其他脫硫措施的企業做出的處罰是,除了限期建設配套設施外可以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 一個例子是,1臺360平方米燒結機脫硫設施每天的運行費用約為8萬元-10萬元,而不運行脫硫設施的罰款一般為20萬元-50萬元,只要少運行1個星期,節省的運行成本足以抵消罰款。 “一個僅三四百萬噸年產級別的鋼鐵廠每天的回款就上億元,這點罰款相對于環保投入的巨大來說九牛一毛。”張強如是說。 以河北鋼企為首,這一次恐怕是滅頂之災。國家在打環保組合拳。在6月中旬國務院召開大氣污染防治會議之后,不僅唐山率先環保整頓導致一批鋼廠停產倒閉,更有兩家位于河北的鋼廠因違規擴建遭國務院批示而停產整頓。“霧霾天氣一天不好,國家就會死磕鋼鐵行業,而那些大型鋼企將在被環保高壓擠死的中小鋼廠死掉后成為最終受益者。”張強如是判斷。 侯宇軒把希望放在了建立聯網環保數據自動上報系統,他認為這既減少人力成本又能做到連續性監管。 |
上一條:海爾中央空調加速“替代”進程 | 返回 |
下一條:冶金裝備國產化還有多大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