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產業未來發展的愿景
點擊次數:7248發布時間:2014-12-16
數據顯示,中國排名前十名的線纜企業僅占國內市場份額的7%—10%,即便是行業中最大的企業,所占市場份額也不過1%~2.5%。反觀發達國家的線纜市場格局,美國前十大名線纜制造商(如通用、百通、康寧、南線等)占據了市場份額的70%左右;日本7大線纜企業(如古河、住友、滕倉、日立、昭和等)占市場份額的66%以上;法國5大線纜企業(耐克森、新特等)更是占據了法國市場份額90%以上。
行業集中度低下導致中國線纜產業處于“戰國時代”,惡性價格戰的硝煙無處不在,線纜企業為了低價搶到訂單,不惜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導致線纜行業質量問題頻出,假冒偽劣產品不斷。業內人士建議,線纜行業應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不斷創新和提升線纜產品的科技含量與附加值。
雖然現在中國的工業還比不上制造強國美德日,但國家已意識到中國工業面臨的問題,在“十二五”規劃中將高端裝備制造業作為重點扶持發展的七大新興產業之一,高速鐵路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和出口、大型飛機的研制、重型機械的世界市場搶占,無一不在說明中國工業技術在不斷發展。所以展望未來,我認為中國制造業的發展有以下的愿景:
1、中國制造業能夠像“德國制造”一樣享譽全球。
2011年三一重工制造出全世界最大履帶式起重機,最大起重量達3600噸;
2012年中國二重獨立自主設計制造的世界最大的8萬噸模鍛壓機熱負荷試車成功;
2014年,中國重型院自主研發的19500噸自由鍛造油壓機試車成功;
……
以上的例子說明中國在重型機械、高精度機床、航天衛星等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生產研制能力在不斷發展。雖然現在的“中國制造”意味著“世界工廠”和廉價,但假以時日,隨著最大履帶式起重機、世界最大模鍛液壓機等更多高端工業產品的出現,中國制造能夠跟德國制造一樣成為高端制造業的代名詞,那時“MadeinChina”意味著“優質優價”。
2、中國各個制造行業能擁有一大批具有核心技術的企業。
在企業利潤越來越薄、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中國工業企業意識到技術研發創新的重要性,而國家對技術創新扶持力度每年也在加大中。
德勤有限公司全球制造業組與美國競爭力委員會聯合發布的《2013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指數》指出,如今全球制造業競爭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的制造業競爭力指數高于美國、德國,在當前以及未來五年均位居榜首。
2013年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指數前五名
制造業競爭力排名 |
2013年 |
五年后 |
1 |
中國 |
中國 |
2 |
德國 |
印度 |
3 |
美國 |
巴西 |
4 |
印度 |
德國 |
5 |
南韓 |
美國 |
這份報告是基于對世界各地550多名制造業公司首席執行官和高管的調查反饋,說明中國制造在全球制造業中越來越具有競爭優勢。
3、中國制造業既有中聯寶鋼這樣的國企巨人,還有一大批有特色的民營中小企業。
有數據顯示,65%以上的發明專利是來自于民營企業,75%以上的企業技術研發是民營企業,80%以上的科技創新是民營企業。可見在科技創新方面,民營中小企業承擔著重要責任和使命。但目前中國制造業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大型集團于中小企業發展嚴重失衡。2013《財富》榜單公布的世界500強顯示,在入圍的95家中國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還不到十分之一。
從德國制造業的經驗來看,德國的中小企業才是支撐德國的脊梁,而在中國,民營中小企業才是主力軍。雖然目前中國民企與國企相比實力相差懸殊,不過國家也正在從財政稅收融資等方面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希望不久的將來,在中船重工、中聯重科這些參天大樹下面,也能夠有茂密的森林。
過去改革開放三十年,是中國工業由小變大的過程,而未來三十年,我們相信是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蛻變的過程。借鑒德國工業崛起的經驗,我國制造業一定能突破產業自身成長障礙,真正成為世界制造強國。